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推进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后,在高校引发热议。多位高校、学院相关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施意见》版权登记平台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出版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体现,为我国新时代出版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新时期出版学科专业建设明确了任务、方向和目标。下一步要贯彻落实好《实施意见》各项要求,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加强科研成果传播应用,切实以共建工作提升出版学科专业建设能力和水平。
强化师资
加速教师队伍双向流动
《实施意见》指出,通过扩大师资规模,促进青年教师培养,健全教师队伍建设支撑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意见》印发后,北京印刷学院结合文件精神,对标两次全国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会议要求,专门召开全校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工作会议。“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北京印刷学院院长田忠利表示,学校已专门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卓越人才培育办法,为出版学科专业发展建强优质师资队伍。
《实施意见》中,吸纳重点出版社版权登记服务、出版集团和数字技术企业负责人、知名编辑、资深专家等担任导师,支持青年教师挂职学习、实践锻炼、交流访学等内容,引起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的关注。他告诉记者,上海是全国出版重镇,行业规模大、技术先进、人才辈出。加强高校与出版行业的人才双向互聘互挂,对上海理工大学将是极大利好。
“我们将引育并举,大力培养兼具理论功底与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出版学科带头人雷启立表示,华东师范大学将以课程和教材建设为抓手,利用共建平台不断完善育人体系,持续提升人才教育培养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政产学研用多方共赢的局面,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出版学科专业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力量。
从出版教育角度,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数字出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洁认为,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能够加快促进出版教育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从而培养出更具有文化自信,能够更好传播中国优秀文化成果的专业出版人才,为中国出版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走出课堂
提升人才职业胜任力
《实施意见》强调,提升人才教育培养水平,要完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加强教材课程建设,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学院是首批部校共建的出版学院之一,雷启立告诉记者,学院将走出“围墙”,从传统纸质书籍出版“破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与融合出版相关联的多种业态,通过“政校联合”“引企入教”,制定新的培养方案,打通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渠道。
与此同时,引进行业导师,开展“项目式”授课以及走进产业的“调研式”研究性教学,改变传统教室授课方式,真正突破约束,打开思路。雷启立表示,华东师范大学通过探索将AI作为新时代辅助卓越出版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方法,促进新兴技术在出版行业的探索和应用,带动具有前瞻性的出版学创新研究,探索引领以融合出版为核心的新型出版行业发展。
《实施意见》提出,积极设立出版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支持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权的共建高校试点建设出版学一级学科,健全完善出版学科专业本硕博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
对此,中国传媒大学出版学院副院长秦瑜明表示,出版学院将进一步优化出版学科专业体系,建设专业博士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并重的培养体系,打造一批面向融合发展的出版核心课程。同时,加强实践型出版人才培养,推动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三位一体,加强与共建单位的深度合作,构建协同高效、互补联动的共建工作体系,以优质的产学研项目提升出版人才的职业胜任力。
“解决人才供需不匹配的问题,是否发挥‘共建’优势是关键。”田忠利介绍,北京印刷学院版权登记官网将吸纳行业专家担任导师,建立多个实习实践基地,通过共建增强行业师资队伍,丰富学生实习和就业机会,重构教学课程体系,重塑学生的行业认知,最终提升人才的竞争力。与此同时,通过发起成立“国际出版教育联盟”、联合推动“京津冀新闻出版专业群”建设,扩大出版学科专业共建“朋友圈”,培养新时代出版人才。
陈洁同样表示,出版人才培养需要与企业加强合作,特别是促进企业一方参与教学与考评过程,激发学生活力,形成产学研协同融合。“具体来说,可以开设跨专业课程进行特色人才的培养,编写以应用为导向的教材,进行教学细分,或让联合培养的出版单位介入教学过程与终期考核中。”
建强科研
提升出版学科骨干地位
《实施意见》在增强学术研究能力部分指出,加强重点科研选题引导,建强科研服务平台,强化成果传播应用。
在秦瑜明看来,《实施意见》的出台提升了我国出版学科地位。建立打通本硕博的三级培养体系,不仅可提升高校出版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更好地满足业界需求,还能够激发各高校整合优质师资,促进出版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交叉融合与创新。
为此,中国传媒大学出版学院提出“出版教育实践观”,即面向国家需求,坚持“知行合一”,构建中国特色本硕博贯通的出版学教学体系,培养心怀“国之大者”的出版人才。回应时代命题,突出“实践赋能”,学术培养与专业培养并重,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螺旋式上升”。立足实践之基,强化“创新驱动”,引入业界导师,建设实习基地,全面增强出版人才的创新力和职业胜任力。
以学术研究成果服务行业发展,田忠利表示,北京印刷学院出版学院将组织引导科研力量研究解决行业的堵点、痛点问题。如联合行业机构成立“古籍出版传播中心”“人工智能出版联合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聚焦古籍文献数字化程度低、出版物内容审校难等行业问题。
丁晓东介绍,上海理工大学将进一步推进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战略,加强出版学科与机械、材料、控制、人工智能等工科特色领域的交叉融合,推动深度融合协同育人。一是共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服务上海市人工智能先导产业发展,推动上海出版业由“数字出版+”转向“人工智能(智能出版)+”。二是共建新型出版传媒研究智库,发挥技术创新、知识服务与决策咨询功能,承担重点课题研究、重大项目决策论证等。
丁晓东同时告诉记者,根据《实施意见》指引的改革方向,结合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服务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文件精神,上海理工大学近日已决定改建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结构,成立出版学院,更进一步确立出版学科的骨干学科地位,传媒、设计等学科通过逐步转型和优化,形成围绕出版学科建设的学科支撑和交叉融合体系,精准服务国家和上海的出版人才培养和科技战略重大需求。